「运动养生」养生锻炼 ,对于想了解养生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「运动养生」养生锻炼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:1、养生锻炼 ;2、 养生锻炼身体方法
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,活到89岁,乾隆皇帝提倡的“运动十法”的养生方法值得我们学习。现将“运动养生十八法”简介送于大家,以供参考,可全套做,也可择做。本功法简单易做,安全有效,适合中老年人和亚健康人锻炼。
第一式:发常梳
两手十指自然微屈成爪形,从头部前面向后方轻轻地梳发,反复做36次。能防治高血压、头晕头痛,提高智力。
第二式:目常运
两眼睁开,眼珠慢慢地向左右、上下、远近各活动18次。能防治眼病,提高视力。
第三式:面常浴
两眼轻闭,先将两手掌前后搓动24次,随后将两手掌面从鼻旁两侧向上按摩到前额,又向两侧分开按摩到太阳穴,再向下按摩到下颌,反复浴面18次,最后两眼睁开。能防治面部疮疖,消皱美容。
第四式:鼻常揉
用两手中指指面放在鼻孔旁的迎香穴上,轻轻地揉按48次。能防治感冒、鼻炎。
第五式:齿常叩
先叩上下门牙48次,后叩两侧大牙48次,叩的力量不易太大,以轻轻作响为度。能防治牙病,提高智力。
第六式:舌常搅
口舌轻闭,先将舌头放在牙齿外面,嘴唇里面,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,各做9次。能防治牙周炎,提高语言能力,增加唾液。
第七式:津常咽
当口腔中唾液较多时,要分三次,用意念诱导慢慢地吞咽到小腹部,能防治口腔炎,帮助食物消化吸收。
第八式:耳常弹
口腔微闭,将两掌心捂住两侧外耳道,十个手指放在后脑部,用食指指面压在中指指背上,轻轻地滑弹后脑部24次,可听到咚咚响声,可防治耳病,提高听力。
第九式:头常抬
头部由前向后慢慢抬起,反复做24次,能防治颈椎病、头晕头痛。
第十式:胸常撸
两手掌面在胸部自上而下反复撸胸24次。能防治咳喘症、心脏病、忧郁症。
第十一式:腹常摩
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中央现在肚脐周围按顺时针方向小范围摩腹12次,再大范围摩腹12次,再小范围摩腹12次。能防治肝、胆、胃、肠、胰、盆腔诸病。
注意:便秘宜顺时针摩腹,腹泻宜逆时针摩腹
第十二式:腰常转
将两手掌心轻轻地放在两侧腰部的肾俞穴上,指尖朝下,慢慢地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旋转三次,随后以脊柱为轴,再向左侧和右侧各转腰三次。能防治腰椎病、腰肌劳损、肾脏病。
第十三式:丹常养
两目轻闭,两手掌心重叠放在肚脐下方小腹部,意念轻轻地集中在小腹部约5分钟。能提高人体的精力、体力、智力、免疫力、活力。
第十四式 肛常提
吸气时慢慢地收腹提肛,呼气时慢慢地鼓腹松肛,反复做20次。能防治痔疮、尿频尿急、小便失禁、大便失禁。
第十五式:肩常摇
两手臂由下,向后、向上、向前、再向下摇动做20次。能防治肩周炎、上肢酸痛麻木。
第十六式:膝常蹲
两膝稍屈、伸直,上下蹲膝反复做20次。能防治膝关节炎,增强下肢肌力。
第十七式:腿常跷
一侧下肢着地,另一侧下肢伸直上跷,固定在一定高度,约5分钟,两腿交替,能防治下肢肌肉萎缩,增强下肢活动力量。
第十八式:跟常颠
两脚跟慢慢踮起后用力下颠,反复做7~10次。能防治多种慢性病,提高体力、智力。
很多人认为,养生一定要吃点什么,所以经常吃这个药,那个药。又或者,养生一定要做点什么,买跑步机,买健身器材等等,这都是对养生的误解。实际上,最好的养生是顺其自然。不要过分强调外因的作用,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运行的规律,去做好身边的事情。小孩、年轻人、中年人、老年人,各有各的规律,各有各的自然之道。
其实养生说难也难,说简单也很容易,养生的最大好处在于强身健体、益寿延年,因此被众多人追捧,不过大多数复杂的养生方法,并不适合普通人。今天,掌门师兄就为大家推荐几个简单的养生方法,让大家轻轻松松就能养生!
1、每天喝水不耽误
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65%,可以说人就是水做的,中医认为水能补阴、养阴是滋阴生津的第一天然食材,并将喝水视为人的第一养生法。
中医不提倡不渴也喝水,主张顺应需求,喝水太多反而可能伤肾。人的年龄、体质、气候及所处地理位置都会影响对水的需求,比如冬季寒冷,人体所需的水自然少些;夏季炎热,人需要多喝水。
另外,喝水也要注意方法,提倡小口慢慢喝,尽量喝白开水和淡茶水,少喝饮料等,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补充体液,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,预防血液黏稠度等!
2、早睡早起不熬夜
睡眠是调节人体各项机能的保障之一,可以说是生命的“营养品”。
中医理论认为,人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,应该顺应自然的四时变化,合理安排起居休息。当太阳升起时,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指令,交感神经开始兴奋,这就意味着你该起床了。这个时候,阳气渐渐恢复,马上起床再锻炼身体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!
虽然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早早入睡,但是现如今的很多疾病的根源,大多与睡得晚有很大的关系。长期晚睡,不仅会伤及肝肾,还会引发多个器官的机能失调。
不过看过《黄帝内经》的也可能会指出:古人也并不总是提倡早睡的---在春天和夏天都要晚睡才有利于养生。其实大家有所不知,古人的作息时间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,他们所谓的“晚睡”其实指的是晚上9点左右,这个时间被称之为亥时初,而古人说的“早睡”其实是晚上7点钟左右。因此在现代社会,我们能在秋冬两季的晚上10点多入睡,春夏能在10点半以前入睡,就基本符合“早睡”的条件了。
3、每天万步能保持
最初,“日行万步”的概念大约是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由日本一家研发计步器的公司提出的。在我国,这个口号是由卫生部门提出的,但这个“一万步”与平时以提高心肺功能、耐力、力量等身体素质为目的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所不同的。
每天走一两万步,需要保证一定的强度,如果没有速度和强度,它对健身的作用并不大。在运动训练学中有个“超量恢复”的概念,不管是心肺功能还是力量的提高,前提都需要先增加负荷,再经过适当休息,并在体质尚未回到原来的水平前,继续进行锻炼,这样就可以在已经提高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。
走路锻炼也是如此,步行时的快慢因人而异,但太慢没有效果,至少中等强度,即年轻人每分钟步频在130到135次左右,中年人每分钟步频在120次左右,60岁以上者每分钟在100步左右,连续走上30分钟。
4、坚持艾灸不放弃
艾灸又称为艾灸疗法,是用艾叶制成的材料产生艾热,刺激体表穴位,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,通过经络的传导,达到治疗疾病、防病保健、养生美容的功效。银针、艾灸和中药,并列为中医的三大法宝。艾灸在中国已有3000年 的历史,人于无病者常灸可益寿延年。
长期坚持艾灸调理能够让人体脏腑阴阳平衡、气血正常运行,所谓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!长期艾灸,你会发现体能状态一点不输年轻人,气血充足,眼睛清澈明亮、神采奕奕,精气神十足!此时,你的身材体型、仪表姿态、体能水平、精神状态较之同龄人更年轻。
养生灸的选穴方法:大椎穴、命门穴、关元穴、气海穴、三阴交穴、足三里穴、太溪穴、涌泉穴、中脘穴,这几个穴位都是人的长寿大穴,经常艾灸,可以养生保健、益寿延年。
5、笑颜常开不烦恼
企盼健康,希冀长寿,凡人皆有此愿。为此,有人坚持锻炼身体,有人讲究饮食营养,有人则不惜高价买补品进补。但是不少人在锻炼、营养、进补的同时,忘记“服用”心理养生保健的良药一处世乐观,笑口常开。
中医认为,人有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七情。七情过度,皆可致病,而其中“怒”尤为甚。当人处于愤怒状态时,不畅之气可致体内各器官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:心率加快、呼吸急促、血压升高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,久而久之,必将导致生理功能紊乱,严重影响身心健康。
笑能增加心脏血流量、促进血液循环。美国马里兰大学医疗中心心脏病研究所研究发现,笑声对于预防心脏病的发作有极大作用。但是凡事过犹不及,对于有心脑血管健康问题的人群,笑要适度。如果笑得上气不接下气,反而会增加心脏负担,诱发冠心病、心绞痛等不适。
掌门师兄建议:笑一笑十年少,常把微笑挂在嘴边。
以上是关于「运动养生」养生锻炼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养生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「运动养生」养生锻炼;本文链接:http://weipeng.cc/yundong/629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