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杰养生知识网,分享养生知识,包括:养生常识、养生资讯、饮食养生、养生人群、四季养生、减肥瘦身、美容美体、运动养生,是您养生的好参谋。

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小孩可以吃吗,活珠子鸡蛋的危害

  • 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
  • 饮食养生-永杰养生网
  • 2022-05-04 20:47
  • 永杰养生知识网

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小孩可以吃吗,活珠子鸡蛋的危害 ,对于想了解养生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小孩可以吃吗,活珠子鸡蛋的危害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
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两点:1、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小孩可以吃吗 ;2、活珠子鸡蛋的危害

一、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小孩可以吃吗

吃活珠子好处主要是可以补充体内所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,危害也是比较大的,可能会出现一些细菌感染的症状。

1、好处:活珠子里面的营养成分比较高,有大量的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是人体所需要的一些营养物质,在平时适当吃一些,能够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,同时还可以促进骨骼的发育,使骨骼强度增加。

2、坏处:虽然活珠子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,但是吃的时候如果处理的不彻底,也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,尤其是制作不当的时候,会产生较多的细菌以及寄生虫,吃了之后会对胃肠道产生精神刺激,出现明显的腹部疼痛以及腹泻等不良症状。尤其是吃的量比较大,会使体内的内分泌紊乱,比较严重的还会使儿童出现性早熟的症状。尤其是女性在怀孕过程当中是不可以吃的,主要是怀孕属于特殊的时期,吃了之后可能不利于它的正常生长和发育。

活珠子在吃的时候需要用开水煮熟,尽量不要吃不熟的,这样会容易出现细菌感染的症状,煮熟之后可以将里面的一些细菌以及寄生虫杀死。

二、活珠子鸡蛋的危害

什么是“活珠子”?

“活珠子”的外表和鸡蛋相同,可食用部分却完全不同。爱吃的人觉得它特别“鲜”。

所谓的“活珠子”,就是非禽疫区、健康种鸡蛋孵化至12日到13日(鸡的平均孵化期为21天),正在孵化中的鸡胚胎。由于这个胚胎在透照下貌似珍珠,因此被称为“活珠子”。

江苏省卫健委于2017年发布并实施了DBS32/007-2016 《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熟制鸡胚蛋(活珠子)》。一枚合格的“活珠子”应当蛋壳完整,胚胎液色泽浅黄,清亮略浑浊,鸡胚胎形态完整,无胎毛或有少量细微绒毛,蛋黄松软,气味正常,无异味。挥发性盐基氮项目、重金属元素铅、镉,以及菌落总数、大肠菌群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等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。

活珠子、毛鸡蛋有何不同?

活珠子和毛鸡蛋不一样,毛鸡蛋这类的“鸡蛋”是孵化失败的、已经死掉的鸡(鸭)胚胎。从外形来看,活珠子一般无毛或者只有少量细微的绒毛,而毛鸡蛋的毛比较多,活珠子会有一个蛋白硬块,而毛鸡蛋一般并没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毛鸡蛋是一种存在食品卫生风险的食品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》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:毛鸡蛋这种死因不明的食物是不能销售的。

活珠子能吃吗?

鸡胚胎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,蛋白质、多种矿物质元素(钙、磷等)、维生素E、维生素B1等营养物质都有所增加,但并不存在坊间言论中提到的神奇营养和功效,大家一定要科学看待。

“活珠子”是蛋类孵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整个过程中并不会产生所谓的有害物质,理论上完全可以食用,只是蛋的孵化过程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,但这个条件也适合细菌等物质生长,如果不能保证环境的卫生和清洁,就容易出现沙门氏菌等有害物质,对身体产生健康威胁。

虽然“活珠子”营养丰富口感独特、味道鲜美,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的。由于“活珠子”介于鸡蛋和鸡之间,有鸡蛋过敏史者最好不要食用。此外,“活珠子”底部的硬块实际上是硬蛋白质,可以食用,但其不易消化,因此不建议老人和儿童食用。

综上所述,如果是清洁完全、充分加热后的活珠子,可以放心食用,街边售卖的活珠子安全风险较大,不建议选择,如果在外就餐,建议选择大型、连锁的餐厅,安全系数更高。

哪些鸡蛋不能吃?

1、未经加热烹熟的鸡蛋

鸡蛋在加热至71℃以上才会充分杀灭沙门氏菌,但鸡蛋的凝固温度在65℃左右(蛋清为62℃左右,蛋黄为68℃左右),因此,半生不熟的鸡蛋容易存在沙门氏菌等有害物质,食用后容易诱发食物中毒。

2、变质的鸡蛋

如果发现鸡蛋已经变质、发臭,一定不要食用。

以上是关于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小孩可以吃吗,活珠子鸡蛋的危害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养生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
本文标题:活珠子鸡蛋的功效与作用小孩可以吃吗,活珠子鸡蛋的危害;本文链接:http://weipeng.cc/yinshi/1301.html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27 永杰养生知识网 版权所有    网站备案号: 苏ICP备18016903号-5    内容仅供参考,不能用作医疗诊断和临床使用


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